1 风险与危机
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处理四项内容,风险管理的过程也是我们认识风险的过程,而突发事件处置,是我们基于风险认识而采取的控制事态、降低危害的一系列举措。在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或多个“危机事件”。我们知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危机不然,危机是一种处于转机与恶化之间的一种极不稳定和确定的紧急状态,是风险孕育到是否爆发危险后果的节点,错过这个节点,危险就会接踵而来。
危机=危险+转机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是否能感知危机,这需要我们有“向后思考”的能力;二是我们感知到危机后,能否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化解危机,这很多时候考验我们是否有“魄力”。往往,我们不缺乏感知危机的能力,而是在感知到危机后,甚至在惧怕危机后果的影响下,缺少“承认风险”“直面风险”的勇气。
2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危机处理问题
就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为何最终演变成全国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超出疫源地武汉市应对能力的“灾难事件”,不免让人深思。
●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通过官方渠道揭露了1名患者感染14名医务人员的病例,且肯定了病毒能够人传人。
● 1月21日,新京报时评:14名医护被感染,武汉为何不早点让公众知情。
● 1月21日,人民网评《面对疫情,任何侥幸都可能夺人性命》中写到:信息披露不夠及时准确,“大胆”放任病人出行,“大胆”放任疫情源头营业,“大胆”让关键易感人群不戴口罩以免引发公众恐慌。
● 1月22日,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告》,启动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应急响应。
● 1月24日,湖北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同日,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发表文章《终于,湖北启动Ⅰ级响应了!国务院:缓报瞒报漏报疫情将严肃处理》。
从媒体报道我们能够读出武汉市及湖北省在前期信息发布及主动应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方面存在问题。1月27日,武汉市市长周先旺接受央视专访,讲到:“我们既有披露不及时的一面,也有利用很多有效信息来完善我们工作不到位的一面。”疫情前期处置暴露的问题也因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被训诫的“反转”事件引发广泛热议。2月7日,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传染病疫情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隔离人员、封堵交通、停业停产等等。实施防控措施固然有难度,但不落实防控措施所造成疫情扩散的风险谁又能承担呢?不能“承认风险”“直面风险”是一些政府部门过度“权衡”后,没有抓住突发事件处置“以人为本”的第一准则。
3 降低疫情风险的措施
我们提出承认风险,远比发现风险更重要,也是基于此次疫情前期没能直面风险而错失诸多压制疫情机会所带来沉痛教训的深刻体会。虽然疫情前期错过了对风险决策的最佳选择期,错过了对事件影响的最佳预警期,错过了对疫情病毒的最佳可控期,但我们没有失掉打赢这场疫情战的后续机会。我们要做的是全力降低风险,控制疫情,创造转机。那么,根据风险模型,我们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呢?
致灾因子:潜在导致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自然、生物、技术、社会等不同种类。
脆弱性:指人群和社会本身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能力:组织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按照上面的模型,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致灾因子数量,降低人群和社会的脆弱性,提高应急能力三种方式来降低疫情风险,当然在实际防控过程中,政府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在三个因素上同步发力,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控制疫情。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持续要面对的风险包括:感染人员健康风险、潜在感染风险、舆论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等等。下面,我们梳理了针对本次疫情政府已采取的相关措施在降低风险中所起到的作用。
以感染人员健康风险为例:
● 设立方舱医院,及时增设病床,收治轻症患者,全力做到因收尽收,减少不能及时救治的轻症患者数量,也就是减少因拖延而加重病情的致灾因子。
● 建设火神山医院及雷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也就是降低人群的脆弱性。
● 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武汉及湖北省各地市,增强当地的医疗能力,也就是增强应急能力。
再以潜在感染风险为例:
● 武汉实施封城举措,有效控制疫源地与外部之间的人员流动,疾控部门持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及时隔离相关人员,控制潜在传播风险,就是降低致灾因子。
● 多途径加强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卫生措施的宣传,强化个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就是降低人群直面病毒的脆弱性。
● 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加入基层应急防控队伍,就是增强基层防控疫情的能力。
最后以舆论风险为例:
● 公安机关加大对疫情期间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及时切断谣言传播,消除不良影响,就是减少产生舆论事件的致灾因子。
● 多途径开展正面引导与正面宣传,降低公众恐慌心理,就是降低人群与社会面对负面舆论信息的脆弱性。
● 强化疫情信息发布措施,实施疫情每日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就是增强舆情引导与舆情应对的能力。
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的风险非常多,此篇文章无法详尽阐述,我们希望通过以上三个风险管控措施的说明,能够阐述清晰风险模型的机理及作用。
4 结束语
在编写本文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好消息,2月17日,与高点相比,全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2000例以内,湖北省外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100例以内,全国单日新增死亡病例首次降至100例以内,实现三个首次。同时,湖北省外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实现14连降,疫情形势进一步出现向好变化。为了现在的转变,全国上下投入巨大的努力,付出巨大的代价。本次疫情从危机演变为重大突发事件,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让人非常痛心。我们想传达出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公共事件,涉及公众生命健康权,当感知到疫情危机后,决策者和知情人要勇于“承认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而不能“内紧外松”甚至“内部消化”,更不能轻言可防可控。
目前,疫情形势向好变化,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最终会打赢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